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六)含答案
日期:2025-07-21 09:43 点击: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六)
26.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齐侯陈①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节选自《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注释】①陈:列阵,布阵。②绥:安抚。③方城:山名。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2.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
3.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
示例:屈完妙语退齐军,楚与诸侯言和结盟。
答案:
1.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
2.他沉着冷静、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以有礼有节、柔中有刚的外交辞令讲道理;不卑不亢以楚国的实力为后盾回应了齐侯。
3.唐雎仗剑对赢政,秦王道歉让步屈服。
翻译: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呢?您如果要用武力的话,楚国将以方城山作为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
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订立了盟约。
27.田叔佐君有道
鲁王好猎,相①常从入苑②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③,少子田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注释】①相:即田叔,时任鲁恭王的宰相。②苑:猎场。③祠:祭祀。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相常
从入苑中
(2)数年,叔以官卒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
我独何为就舍!
3.“鲁王不大出游”的原因是“相常从入苑中”“ ”“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答案:
1.(1)跟从,跟随 (2)几,多 2.我怎能独自到馆舍里(休息)!
3.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
翻译:
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苑围。鲁王总是让他在苑中馆舍休息。田叔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里等待鲁王。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始终不进屋休息,说:“鲁王都暴露在苑囿中,我怎么能独自到馆舍里(休息)!”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
几年后,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死去,鲁王用百金祭祀他,他的小儿子田仁不肯接受,说:“不能因为百金损害先父的名声。”
28.太宗止谏
或上言秦府(秦王李世民官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讟(dú,怨言)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以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1.下列与“则危亡立至”中“则”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日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欲速则不达
2.“除”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主要有:①台阶;②任命;③清除;④算法的一种。请结合本段内容,选出“尽除武职”中“除”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
4.从选文看,唐太宗有哪两个可贵之处?
答案:
1.A 2.②;因为太宗惟贤是举,认为不可任人唯亲,反对给旧部封官加爵。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4.惟贤是举,不纵所欲。
翻译:
有人上书主张,秦王府旧兵,应全部任命为武官,加入皇宫警卫部队:太宗对他说:“朕视天下为一家,只选用贤才,难道旧属士兵之外就别无可信用的人了吗?你这个想法,并不能让朕的恩德广被于天下。”
太宗对公卿说:“从前大禹凿山治水而百姓没有怨谤之言,是因为与民利益攸关的缘故。秦始皇营造宫室而百姓怨声载道、图谋反叛,是因为秦始皇损民以利己的缘故。奇珍异宝,本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假如放纵自己不加节制,那么国家就会立刻面临危亡。朕想要营造一座宫殿,材料已经齐备,
29.李郃观变
窦宪①纳妻,天下郡国②皆有礼庆。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③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
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④而宪就国。沈姐的语文课堂。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注释】①窦宪:东汉人,贵族,实皇后的哥哥。倚仗权势,横行不法。下文“宪就国”指他被罢免后回到自己的封国。②郡国:行政区域名称。下文“明府”是对郡守的尊称。③户曹:古官职名称。④扶风:地名。
1.对文中加点字“当”“坐”两字,依次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将要 坐下 C.面对 获罪 B.将要 获罪 D.面对坐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请求自行,许
之。
3.选文中的“交通者”,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
4.(1)李郃阻止太守送礼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窦宪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其二是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
(2)“李郃观变”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
答案:
1.B 2.李郃请求自己前往(送礼),太守答应了(他)。
3.给窦宪送礼的人。
4.(1)窦宪将面临危亡之祸 (2)避免太守与窦宪同流合污
翻译:
窦宪娶妻的时候,天下各郡各封国都送礼祝贺。汉中郡也要派官员前去送礼,户曹李郃劝谏太守说:“窦将军身为皇后的亲属,不修养德礼,却专权骄横,他的败亡之祸,马上就要来临;愿阁下一心效忠王室,不要与他来往。但太守坚持要派人送礼,李郃不能阻止,就请求自己前往(送礼),太守答应了(他)。李郃便随处拖延停留,以观察形势变化。当他走到扶风时,实宪被遣送回封国了。凡与窦宪交往的官员,全都因此获罪免官,而汉中郡太守独不在内。
30.张旄功止魏王攻韩
魏王问张旄曰:“吾欲与秦攻韩,何如?”张旄对曰:“韩且坐而胥①亡乎?且割而从天下乎?”王曰:“韩且割而从天下。”张旄曰:“韩怨魏乎?怨秦乎?”王曰:“怨魏。”张旄曰:“韩强秦乎?强魏乎?”王曰:“强秦。”张旄曰:“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王曰:“韩将割而从其所强,与其所不怨。”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
【注释】①胥: 等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
与秦攻韩 选贤与能
B.韩且坐而胥
亡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韩
强秦乎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韩将割而
从其所强 旦日,客从外来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
3.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请根据选文说说魏王究竟自己知道什么?张旄又是怎样让魏王自知的?
答案:
1.B 2.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
3.魏王自己知道不应该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张旄采取层层(连环)设问的方法,引导魏王逐渐说出自己的意见,达到让魏王自知的结果。
翻译:
魏王问张旄说:“我想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如何?”张旄回答说:“韩国是准备坐等亡国呢,还是割让土地、联合天下诸侯反攻呢?”魏王说:“韩国一定会割让土地,联合诸侯反攻。”张旄说:“韩国恨魏国,还是恨秦国?”魏王说:“怨恨魏国。”张旄说:“韩国是认为秦国强大呢,还是认为魏国强大呢?魏王说:“认为秦国强大。”张旄说:“韩国是准备割地依顺它认为强大的和无怨恨的国家呢,还是割地依顺它认为不强大并且心有怨恨的国家呢?”魏王说:“韩国会将土地割让给它认为强大并且无怨恨的国家。”张旄说:“攻打韩国的事,大王您应该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