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10 09:36 点击:
词语表达效果小专题练习
一、专题知识
1.词语类型及特点。
动词:富有表现力,能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动作、行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能体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例如“他飞奔过来”中的 “飞奔”,生动地描绘出人物急切的状态。
形容词:主要用于修饰名词,可细腻地刻画人物、事物的特点、状态,为读者营造鲜明的画面感。如“湛蓝的天空”,“湛蓝”一词让天空的颜色更加具体可感。
副词:常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能准确地表达程度、范围、时间等方面的变化,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像“他几乎要哭出来”,“几乎” 强调了接近哭出来的程度。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能强化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或情感。如“星星点点”,更形象地表现出事物分布零散的状态。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词语的含义往往因语境而异,在中考记叙文中,需结合上下文来准确把握词语的具体意义和表达效果。语境包括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以及文章的整体情节、主题等。
二、答题思路与步骤(万能公式+灵活运用)
牢记一个核心原则:结合语境,紧扣文本,指向效果。
答题步骤(“三步走”):
1.定位与释义(是什么):【释本义】
①明确指出要分析的词语。
②解释该词语在本句或本段语境中的具体含义。(有时本义与语境义一致,但必须点明其在此处的意思)【这一步有时可省略,但理解是基础】
2.分析手法与特点(为什么/怎么样):【析语境义】这是关键一步!
①分析该词语在表达上的特点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如:运用了XX修辞?是XX色彩词?是精准的动词/形容词?具有XX形象感?表达了XX感情色彩?是词类活用?等等)。
②说明这个词语本身具有什么特点(如:生动、形象、准确、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等)。
3.揭示效果与作用(有什么用):【说效果】最重要的一步!
①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这个词语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②清晰地指向: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心理/状态?描绘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或人物怎样的情感/态度?对突出主旨有何作用?(选择最相关、最突出的1-2点作答)
③用词示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传神地刻画了/有力地突出了/巧妙地渲染了/深刻地表达了……”
答题公式(简化版):
该词原指…(释义,可省略),在文中指…(语境义,重要?。?/span>,它运用了…(手法/特点,如:精准的动词/生动的形容词/拟人化手法/富有形象色彩等),生动形象(或准确传神、深刻有力等)地写出了…(对象+状态/特点),表现了/刻画了/渲染了/表达了…(人物心理/性格/景物特征/氛围/情感/主旨等)。
三、例题分析
【例题1】:阅读《背影》中的选段,分析加点词语“蹒跚”的表达效果。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墒撬┕?,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答题步骤:
1.释本义:“蹒跚”本义指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析语境义:在文中,“蹒跚”用来描述父亲去铁道对面买橘子时走路的姿态。此时父亲年事已高且身体肥胖,行动本就不便,还要穿过铁道去攀爬月台,“蹒跚”一词准确地描绘出父亲走路时艰难、迟缓的状态。
3.说效果:从人物角度看,这个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行动的艰难,深刻地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甘愿为儿子吃苦受累的老父亲形象,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从情感角度,引发读者对父亲艰难处境的同情以及对这份父爱的感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例题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问题:赏析词语“泻”、“浮”、“洗”、“笼”的表达效果。
分析:
“泻”:本义指液体很快地流。语境中指月光照射。特点:精准的动词,形象色彩(视觉-流动感)。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自上而下、柔和均匀、如水般流淌的动态美和覆盖感,营造了静谧、朦胧的意境。
“浮”:本义指停留在液体表面。语境中指青雾升起弥漫。特点:精准的动词,形象色彩(视觉-轻盈飘动感)。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青雾轻盈、缓慢升腾弥漫的状态,烘托出荷塘月色的朦胧、梦幻氛围。
“洗”:本义指用水等去掉污垢。语境中指叶子和花被月光浸润。特点:精妙的动词(词类活用?比喻?)。效果:传神地写出了月光下叶子和花洁净、润泽、柔和、鲜亮的质感,仿佛被净化过一般,突出了月光的清澈明亮和景物的纯净美好。
“笼”:本义指遮盖、罩住。语境中指月光像轻纱一样笼罩着景物。特点:精准的动词,形象色彩(视觉-笼罩感)。效果:生动地描绘出月光轻柔、弥漫、笼罩一切的朦胧美,营造出一种梦幻、轻柔、静谧的意境,与“轻纱的梦”的比喻完美契合。
参考答案:“泻”字精准而富有动感,生动地描绘出月光如水般自上而下、轻柔流淌的动态,营造了静谧朦胧的意境。“浮”字贴切地写出青雾轻盈升腾、弥漫开来的状态,烘托出梦幻的氛围。“洗”字运用巧妙(或:化静为动/比喻),传神地表现出月光下叶子和花洁净、润泽、鲜亮的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澈和景物的纯净。“笼”字形象地写出了月光如轻纱般柔和覆盖、笼罩一切的朦胧美感,强化了如梦似幻的意境。这四个动词精准传神,共同描绘出荷塘月色清幽、柔和、朦胧、梦幻的独特美感。
【例题3】: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墒撬┕溃郎夏潜咴绿?,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问题:赏析词语“蹒跚”、“攀”、“缩”、“倾”的表达效果。
分析:
“蹒跚”:本义指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语境中指父亲年迈体胖、行动不便。特点:精准的形容词(状态)。效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亲年老体弱、步履艰难的状态,为下文爬月台的艰难做铺垫,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心疼。
“攀”:本义指抓住东西向上爬。语境中指父亲用手抓住月台边缘。特点:精准的动词。效果:具体而有力地表现出父亲爬月台时双手用力、需要借助外物的艰难,凸显其不易。
“缩”:本义指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向后退。语境中指父亲把脚向上收起。特点:精准的动词。效果:生动地描绘出父亲费力地将脚向上提起的动作细节,进一步强调其爬月台的艰难和吃力。
“倾”:本义指歪斜。语境中指父亲身体向左倾斜。特点:精准的动词。效果:传神地刻画出父亲为了保持平衡和向上用力时身体倾斜的姿态,这个细节极具画面感,将父亲的努力和艰难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打动读者,体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参考答案:“蹒跚”一词准确写出了父亲年老体胖、走路摇摆不稳的样子,暗示了行动的艰难,为下文爬月台做铺垫。“攀”字具体而有力地描绘出父亲双手用力抓住月台边缘向上爬的动作,突出其费力。“缩”字生动地表现出父亲费力地将脚向上提起的动作细节,进一步强调艰难。“倾”字传神地刻画出父亲身体向左微斜以保持平衡和用力的姿态。这四个词语(主要是动词)精准、生动、连贯地描绘了父亲爬月台时艰难吃力的全过程,一系列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父亲年老体弱却为儿子不辞辛劳的形象,细腻而深刻地表现了深沉的父爱,也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心疼与感动。
四、高频失分点提醒
1.脱离语境,空谈词义:
只解释词语本义,不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2.笼统空泛,不具体:
只会说“生动形象”、“用词准确”,但没有具体指出生动在哪里?准确在哪里?表现了什么?刻画了什么?表达效果不落到具体对象和内容上。
3.忽略情感和主旨:
只分析表面的描写效果,没有深入到对人物情感、作者态度或文章主旨的表达作用。
4.手法判断错误或遗漏:
对词语运用的手法(如拟人、比喻、词类活用、色彩等)识别不清或分析不到位。
5.答题不规范:
条理不清,语言啰嗦或过于简略,未按“释义-分析-效果”的步骤作答。
应对策略:
1.细读文本,紧扣语境:
反复阅读包含该词语的句子及上下文,理解它在特定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
2.多角度思考:
从词义、色彩、用法(准确性、生动性、手法)、效果(人物、景物、情感、主旨)几个维度去思考。
3.指向具体效果:
效果分析一定要具体化、对象化(“写出了…的特点/状态”,“表现了…的心理/情感”,“刻画了…的形象”,“渲染了…的氛围”,“突出了…的主旨”)。
4.规范表达:
运用答题公式,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准确。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400-678-9493 致远交复徐汇三校生高复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广元西路12号(工商银行隔壁)400-678-9493 致远交复中高考学习中心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19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龙漕路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龙漕路223号思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