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29 09:30 点击:
《乡土中国》基本概念整理
序言
1.主题:中国社会学 / 乡村社会学
2.目的: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3.性质:从具体社会中提炼出来的概念;“乡土中国”是指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不具有排他性
4.方法:直接来源是作者的“乡村社会学”的讲课内容,是边探索边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根本来源是通过认识形成的概念
乡土本色(第一章)
1.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
原因:谋生方式、文化风俗、世代定居
后果:终老是乡,人人相识、礼俗社会
2.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
原因:小农经营、水利合作、安全保障、遗业继承
3.礼俗社会:
(1)“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2)“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并不需要抽象的普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与现代社会的矛盾-文字下乡)
文字下乡(第二章)
1.(空间格局)在乡土社会中,文字是多余的,语言也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1)乡土社会的特性:face to face group 以长相、声音、气味辨人
(2)文字的局限:文不达意;
(3)语言的完善: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
(4)语言的局限:原因:社会性(群体越复杂,共同基础越有限)
(5)后果:“特殊语言”“‘特殊语言’常是特别有效,因为它可以摆脱字句的固定意义。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如果我们有一种情意和这筛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过去。……我们永远在削足适履,是感觉敏锐的人怨恨语言的束缚。“
(例子)眉目传情、指石相证
再论文字下乡(第三章)
(时间格局)“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1)“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的’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2)发展记忆是为了生活需要,而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当一个人碰到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大家都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进修学院,简称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来,秉承校训,提供专业的高考高复、三校生高复、艺考生文化课等,学生遍及全市各区,至今已帮助六万多余名学子取得优异成绩,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级院校!20余年来思源已成为“中考教学研究中心”、“中学个性化学习教育基地”、“快速学习法”实验学校。
400-678-9493 致远交复徐汇三校生高复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广元西路12号(工商银行隔壁)400-678-9493 致远交复中高考学习中心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华山路1988号汇银大厦北楼619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龙漕路校区
(详情请点击) 徐汇区龙漕路223号思源教育